中國《魔獸世界》20年

 

《魔獸世界》以及暴雪遊戲離退出中國的日子越來越近,我想簡單記錄下《魔獸世界》這將近20年内發生的事情。内容前半部分涉及《魔獸世界》的關鍵節點復述較多,例如某時某刻發生了什麽。内容後半部分沒有太多進程敘述,例如毛人風事件我沒有加進來,更多是以我的視角來説説這近10年的國服糟糕遊戲環境,所以免不了主觀。具體問題出在哪,我沒有準確答案,咱們大家一起來探討。



暴雪娛樂在2001年9月2日宣佈製作MMORPG《魔獸世界》,并於2004年年中在北美公開測試,同年11月24日,《魔獸世界》在北美與大洋洲正式發行。我記得2004年新浪遊戲有個新聞,當時《魔獸世界》内測賬號在韓國被炒到20萬韓元(1430人民幣),暴雪知道這件事后,還特意發佈公告表示魔獸賬號不允許出售、轉讓、與他人共享,否則會封禁賬號。

補充下時代背景,2004年韓國電競已經非常成熟了,遊戲氛圍也好,不僅在亞洲,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,所以韓國遊戲圈當時有什麽新聞,都屬於大事件。而國内的新浪遊戲,主要報道的海外遊戲新聞之一就來自韓國,當時中韓兩家在各行各業也都處於蜜月期,沒啥忌諱。

2004年4月1日,第九城市(九城)與暴雪娛樂簽約,將《魔獸世界》引入中國。協議條款寫到,第九城市負責有關《魔獸世界》的社區管理、客戶服務、技術支持和市場推廣相關的所有事宜,並負責該遊戲在中國的銷售和服務器管理運營。

在《暴雪娛樂與第九城市簽署中國戰略合作協議》一文中還提到,第九城市將作爲為該游戲開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幫助該遊戲實現文字等内容本地化,確保雙方開發的同步進行,並及時將中國玩家的意見反饋給《魔獸世界》的開發團隊。可以説遊戲進入中國非常順利,此時此刻沒有那麽多磕磕絆絆。

2005年4月26日《魔獸世界》在中國正式公開測試,在經歷1個多月時間后,同年6月6日正式開服,也正式走向商業化運營之路。

由於海外遊戲内容審批以及九城自身能力有限,可以説《魔獸世界》在中國的後續運營并不是很理想,一方面是版本滯後問題,中國玩家玩到的版本永遠「慢半拍」,拿TBC舉例,這部資料片是2007年1月16日發佈,而國内卻等到了9月6日才通過。

另一方面,遊戲觀感發生變化,2007年6月,所有露骨亡靈都長上了肉,角色死亡也不再產生白骨,而是用墳頭與墓地代替。

這種反差的出現,當時普遍玩家是無法接受,我記得那時候優酷視頻有位作者的話很經典,不過他的名字我忘記了,抱歉,他當時是這麽説的:「難道他們都以爲我們是弱智,看到卡通骷髏就會大小便失禁?」。至此,「和諧」與「反和諧」這兩個詞匯在中國網絡上誕生了。隨後的魔獸玩家也在「反和諧技術領域」中鬥智鬥勇,直到今天……。

2009年是魔獸玩家陣痛與歡愉的一年,因爲在這一年《魔獸世界》變更代理商,打破了以往平靜。

2009年4月14日有消息爆料網易將取代九城,消息未得到確認。隨後4月16暴雪娛樂正式宣佈將《魔獸世界》代理運營權正式轉交網易。而當天網易發文就玩家資料與賬號安全給予説明,安撫了玩家。與此同時,九城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大跌24.66%,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在4月17日宣佈開新的服務器,當時很多玩家認爲這是在撈最後一筆。4月24日,九城在公司大樓挂起「九城與你榮辱與共」的橫幅字樣,算是肯定了某些事情。


同年6月4日,九城架設過渡網站(the9),除了發佈公告用,該網站也是爲玩家提供終止運營后的所有解決方案,在「《魔獸世界》中國大陸地區運營停止公告」中,九城首次以書面形式宣佈2009年6月7日凌晨將停止這款遊戲的運營。自6月7日起,九城的故事結束了,但網易的才剛剛開始。

網易接手《魔獸世界》后,遊戲是需要重新審批才能上綫的。也就是説首要任務是將《巫妖王之怒》(WLK)資料片遞交審核,在經歷内容修改后,版署允許這部資料片在7月30日開啓内測,不過不能收費,并且不能開啓新用戶的注冊通道。當時版本還是燃燒的遠征(TBC),遊戲内的骷髏圖標都被箱子所替代,「和諧」一詞的流行程度再次擴大。

2009年左右是國内網絡最火熱的階段,例如百度貼吧賈雲(君)鵬事件、網癮戰爭、春哥滿血復活等等等等。不僅衍生的事件非常多,網絡營銷這個概念也越來越被各大公司認可,當時盛大遊戲永恆紀元就打出「當世界關上大門,我們還有永恆」的廣告語,劍俠情緣也曾熱到「一個世界的門關閉了,一扇武俠的門打開了」,藉機吸納遊戲用戶。

説個趣事,當時我們有位美籍華人陶宏開教授曾公開表示《魔獸世界》就是網絡毒品,使我國青少年網絡成癮,最終蹭熱讓他成爲網絡紅人,還被譽爲戒網癮鬥士,很多認同陶宏開觀點的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到網癮治療基地,最終是名利雙收。更有趣,我們這位美籍華人陶宏開教授也不知怎麽的,在某天突然代言起了網絡遊戲,當起了首席遊戲品鑒師。

隨著時間推移,網易在2009年9月19日發佈公告,宣佈魔獸在中國重新正式運營,同時恢復新用戶注冊,並開啓收費。但在11月2日事情再度發生變化,版署認爲網易在未經允許情況下擅自開始運營,因此終止了遊戲審查,並處罰了網易。然而文化部方面認爲版署在越權,當時這個事件被玩家稱之爲「神仙打架」,場面是歷歷在目。

直到2010年2月7日,網易重新遞交遊戲審核,版署宣佈受理申請,4天后批准游戲出版,《魔獸世界》重新在國内恢復運營。雖然是恢復運營了,不過《巫妖王之怒》資料片依然沒有通過,國服版本嚴重滯後。

在網易遞交遊戲申請這期間,其實很多國内魔獸玩家已經轉戰臺服了,部分玩家與臺妹會長你儂我儂,就再也沒有回來。

隨著時間推移,《巫妖王之怒》資料片在2010年8月31日正式國内發佈,再經過《大地的裂變》審核流程優化,2012年10月2日國内魔獸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與全球同步,而那部資料片是《潘達利亞迷霧》,就是熊貓人版本。

在《魔獸世界》恢復國內運營的近十年,魔獸工作室是絕對的主角,他們完成了貧下中農到資本家的階級晉升。尤其是魔獸懷舊版本的開放,讓很多工作室嗅到了「商機」。如果說最初的魔獸工作室在陰暗角落偷雞摸狗,搗騰點東西,那麼逐漸走向成熟的工作室就是明目張膽在遊戲中耍流氓,玩家這個本應該是主角的群體反而成為了工作室的「遊戲」。

我所説的工作室,并不單純只是注冊公司買入設備在遊戲中刷金幣套現的群體,而是汎指完完全全把魔獸當成工具的那些用戶。

時間跳轉到2017年,暴雪在嘉年華上發佈了一則「讓全球魔獸玩家興奮」的消息,魔獸經典版(懷舊)項目啓動,很多懷念香草時代的玩家終於可以實現「艾澤拉斯平行世界的穿越」。

暴雪之所以開啓懷舊模式,我個人認爲一方面應該是MMO的整體衰敗,數據嚴重下滑;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,那就是魔獸正式版在設計上已無經典創新,結合元老設計師的離去與動視「財報爲大」的商業邏輯,懷舊版本不僅能夠穩住現存玩家,還能召回一部分,何樂不爲。

同時我也認爲,能夠促使懷舊的重啓,玩家的呼吁其實在這裏并不是很重要,只是碰巧給了暴雪一個臺階罷了,因爲早先暴雪曾説過永遠不會重啓懷舊項目。

魔獸懷舊我當時也有在玩,暴雪儘可能原汁原味的設計我也很滿意,只不過國內遊戲工作室在此時太強大了,他們不僅是手段花樣多,而且還手眼通天。

我記得2020年有nga玩家在網上發文,痛斥當時魔獸遊戲環境的不堪,並要求與網易對話。如果網易不回應,那麼他就會翻譯成英文發布在美服論壇上尋求暴雪協助,最終他也那麼做了。其結果挺不盡人意的,一個是不管,一個是管不了。

遊戲工作室的危害不僅是對遊戲資源的過度挖掘,而是降低了整個遊戲的遊戲體驗,這話聽起來可能不覺得有什麼,那麼你可以看下在工作室引導下的遊戲玩法變化,這些是我在魔獸懷舊剛開服那段時間收集的資料,具體時間為2020年5月10日,這些全部來自當時每位普通魔獸玩家的抱怨。往小了說是降低遊戲體驗,往大了說,是給所有魔獸玩家植入集體記憶,然後用集體記憶來抹殺個體記憶,現在當你想起魔獸時,我想大部分玩家腦子會利馬定位到「錢」這個字眼上,這就是明顯變化。

如此混亂不堪的最終結果是,我們其中一些玩家加入到工作室行列,一些人默許了它們存在忍氣吞聲,一些人選擇放棄國服魔獸。

無論是工作室導致魔獸環境變糟糕,還是環境催生了魔獸工作室,我們的國服魔獸環境變化是極其不正常的,尤其是在這10年左右的時間。如果你同時有在玩外服,你就會知道兩者環境的反差是非常大的,根本不是同一款游戲,美服無論正式服還是懷舊,只要發現金幣違規交易轉天就封號,副本掉落的裝備還在ROLL點,這些早年間留下來的遊戲傳統依然完好保存。有些人經常嘴上說這個變了那個變了,這顯然是托詞。

我們魔獸環境變得如此糟糕,背後是一定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推動它。你認爲這隻手是資本,它就是資本;你認爲是暴雪和網易維護不利衍生出的,它就是;你認爲這隻手是大多數魔獸玩家的放任,並放棄了監督它權力,這也有道理可循。如果我們痛恨如今魔獸環境像痛恨毛人風那樣,工作室一定會少很多,遊戲體驗尚存。

2022年11月17日,暴雪突然宣佈不再與網易續約,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意識到這并不是單純要更換代理那麽簡單,而是價值觀層面的碰撞,雙方或者嚴格來説是三方都有不退讓的點,短時間内不會解決。雖然具體情況不可描述,但我們本能很清楚,悲催的玩家再次成爲談判籌碼,成爲了後臺的數據。而在這裏面扮演關鍵角色的自媒體,它們大多卻在宣揚某種仇恨,逼你站隊。

暴雪與網易分手,其實很多人處於搞不清弄不明的狀態,然後就聽到自媒體在那說背刺背刺,聽得多了似乎就成真的了。如果有玩家此時此刻在網上發文說去外服玩,會變成了一種錯誤,甚至還會遭到口誅筆伐,問你爲何還要追到外服去舔暴雪。玩個遊戲而已,就跟早晨要喝牛奶還是豆漿一樣簡單,還搞道德綁架就很沒有必要。

至此,《魔獸世界》這將近20年算是在中國走完了一圈了,各位玩家呢,各回各家各找各媽。


最後,《魔獸世界》進入國内這將近20年裏,圍繞它所發生的事情與事件非常多,而影響也早就出圈。或許一名中國玩家不知道大師劍來自哪款遊戲,但他一定聽過霜之哀傷,可見《魔獸世界》在國内的影響有多深。如果有一天能夠將中國魔獸的20年拍成電影,我認爲戲劇張力不比遊戲本身的故事情節差。







留言